2025年1月最新智能座舱供应商排名:国产化发展迅猛,本土厂商崛起正当时

2025 年 1 月,智能座舱市场竞争呈现出丰富多样的格局,国产供应商在多个关键领域崭露头角,有力推动智能座舱渗透率不断提升。
座舱域控供应商:国产势力崛起
从盖世汽车研究院发布的 1 月座舱域控供应商装机量排行榜来看,德赛西威表现出色,以 12.78 万套装机量和 19% 的市场份额位居首位。其凭借与头部车企的紧密合作以及高性价比解决方案,占据近五分之一市场。车联天下、亿咖通、镁佳科技等国产厂商紧跟其后,前五名中占据四席,彰显国产供应链在智能座舱领域的强劲渗透力。华为技术也凭借 4.5% 的市场份额跻身前十,首月装机量近三万套,随着 “鸿蒙座舱” 生态合作拓展,未来增长潜力巨大。与之相比,国际厂商博世依靠合资车企订单位列第二,哈曼主攻豪华品牌市场排名第六,和硕 / 广达因单一客户进入前十,凸显头部新能源车企对供应链的强大影响力。整体而言,国产供应商已主导座舱域控市场,未来技术迭代和生态整合将成为竞争焦点,国际品牌则需加快转型以应对本土化挑战。
座舱域控芯片:国产阵营发力
在座舱域控芯片领域,高通以 52.6 万颗装机量、77.4% 的绝对优势占据榜首,其技术与生态适配能力在高端车型市场构筑起坚固壁垒。超威半导体以 3.4 万颗装机量和 5.1% 的市场份额位列第二。华为份额持续上升,1 月以 3.27 万颗、4.8% 的市场份额位居第三,与芯擎科技、芯驰科技三家本土企业合计占 10.9% 市场份额,显示国产供应商在座舱域控芯片领域的持续努力,已在部分市场形成替代趋势。尽管高通主导地位短期内难以动摇,但国产阵营已在芯片领域发力,当前竞争已从单纯性能比拼转向本土化服务能力,国产厂商凭借快速响应和成本优化,逐步打破海外企业垄断。
HUD 与 AR - HUD 市场:头部集中与国产化
1 月国内乘用车 HUD 市场呈现头部集中与多元化竞争并存态势。华阳多媒体以 25.6% 的市场份额、7.1 万套装机量领先,电装和泽景电子紧随其后,三家构成 HUD 市场第一梯队,市场份额超 50%,体现头部供应商在技术适配和规模化供应上的优势。而在 AR - HUD 市场,华阳多媒体同样以 25.9% 的市占率、1.77 万套装机量领先,怡利电子、水晶光电、华为等头部四家供应商合计占据 83.1% 市场份额,市场国产化趋势明显,本土供应商表现强劲,随着智能座舱需求增长,AR - HUD 有望成为车企差异化竞争关键技术。
中控屏与液晶仪表屏集成:本土主导
中控屏集成市场中,德赛西威以 25.0% 的市场份额、43.06 万套装机量领跑,比亚迪凭借垂直整合优势位列第二,航盛、华阳通用等本土企业也表现出色,前十中本土企业占据多数且份额优势明显,形成 “一超多强、本土主导” 竞争生态。液晶仪表屏集成供应商市场则呈现高度分散格局,德赛西威、伟世通、大陆集团等头部厂商份额差距较小,中腰部厂商密集竞争。
车载语音供应商:技术与生态融合
车载语音供应商市场,科大讯飞以 42.3% 的市场份额遥遥领先。赛轮思、思必驰、百度等在第二梯队,华为、大众问问、特斯拉等也占据一定份额,小米汽车进入前十。语音交互作为智能座舱核心入口,正成为标配功能,其发展既需底层算法沉淀,也依赖车企生态整合,科大讯飞的领先显示标准化方案的市场认可,跨界厂商入场预示未来竞争将向多模态交互与生态开放能力拓展。2025 年 1 月智能座舱市场各细分领域中,国产化浪潮汹涌,国产供应商在多个方面展现出强大竞争力,推动行业不断向前发展。